第140章 倭寇袭扰百姓慌,先声夺人第一枪!(1/ 2)
“铛铛铛……”外面敲锣声不断,倭寇的帆船从远处踏浪而来。杭州水路四通八达,自然是倭寇常来的地方。市民们也早已形成习惯,赶紧关好门窗,祈祷着倭寇们不要登门抢劫。
酒楼里也是一片慌乱,杨乐看了一眼脸色煞白的柳如是,此时她像是一头受惊的小鹿般惶惶不安。杨乐忍不住心头的悸动,小声说道:“有些话我一直憋在心里,实在忍不住想要说出来,钱谦益到底是不是你心中的那种男人,需要你再次三思。我只劝告一句,不要浪费了自己的青春才华,多多保重吧!”
杨乐说完,留下两个侍卫保护她,立即簇拥着崇祯往外退去,此时,王洋带领着几十位侍卫从外面急匆匆赶了过来,小声说道:“大人,倭寇有二十多艘船,大约有一千人,目标就是这里,看来是有备而来。而且,据可靠消息,谢文举公公曾经派人去过琉球群岛,这群倭寇正是琉球岛渡边正雄的手下。”
杨乐点点头,王洋的意思不明而喻,谢文举三位税监已经和倭寇勾结在一起了,看来,三位税监已经走投无路,进行最后的挣扎了!事不宜迟,杨乐立刻说道:“马上护送皇上回船,倭寇胆大妄为,这一次,我们要狠狠地给他们一个教训!”
“是!”这里离钱塘江并不远,也就一公里的路程。此时三艘巨船就停靠在钱塘江的港湾之内。杨乐现在最需要做得就是马上护送皇上回到船上去,他这次南巡,除了带领的三百士兵都是骁勇善战的老兵外,更重要的是船上装备了大型火炮,这些火炮与以往的火炮不同,宋应星根据杨乐的启发,在大炮的炮管里也刻入了旋转膛线,使大炮的射程大大增加。
杨乐暗想:变法已经步入正轨,让大明崛起的第一枪就从海上开始吧!
他簇拥着崇祯刚刚赶到江边,那些倭船正巧也直驶而至,倭寇们呼啸着跳下船来,三五成群向岸上扑来。
杨乐瞧那些倭人的服装十分的杂乱,有的穿着倭服,有的穿着汉服,还有的穿着文人的袍服。其实,在明朝末年,倭寇并不仅仅是指日本人,倭寇里面也有许多中国人。嘉靖时代关于“倭寇”的官方说法是倭人占十分之三,而中国人居然占了十分之七。
这些杂七杂八的海盗衣衫不整,手中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,却是人人彪悍、行动敏捷无比。
于民生收到消息,立即召集衙役、卫所官兵、海军防卫队总共二百多人赶了过来。加上神机营的三百官兵,己方共有五百余人,看着迎面冲来的一千倭寇,于民生心生凉意,劝说道:“皇上,国公爷,你们先撤,我带领士兵们还能顶上一阵子!”
他瞬间拔出腰间的大刀,大吼一声,带领手下二百余人冲了出去。
不料那倭兵刚刚冲上岸来,卫所的许多官兵一声呐喊,不冲反退,掉转方向往回奔逃。
杨乐看了鼻子差点儿气歪了,这时倭人下船的不多,只要直接挥军掩杀上去,必可让敌军大乱,趁机抢占阵地,但是倭寇在江南的沿海横行霸道惯了,官兵们心中充满的胆怯之感,已经完全没有了与其对战的勇气。
曾经在嘉靖三十四年(公元1555年),发生过一起战争史上罕见的事件。一股仅有五十三人的倭寇,洗劫了浙、皖、苏三省,攻掠杭、严、徽、宁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,直逼南京城下。这股倭寇暴走数千里,杀死杀伤四千余名官兵,历时八十余日,才被绝对优势的明军围歼。
这个事件很有名,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个经典的段子:说者眉飞色舞,听者瞠目结舌,最后总要再追问一句:是真的吗?
当然是真的。这说明了什么,说明了大明军队的军心涣散,已经失去了军人身上那股应有的血性,不是战斗力不行,也不是武器不行,而是不敢打!是明军怕了,面对敌人,士兵们心里没有了战斗的勇气,没有了挥刀亮剑的勇气!所以每遇敌人,常常望而生畏,不战而逃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