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:县考第一(1/ 2)
对啊!这易九霄是谁?居然能超过朱晨和善辉,魁首榜前众人议论开了。
原来第二名朱晨乃是开城县县官的公子,自幼天资聪颖,读书是过目不忘,七步成诗,虽然才十四岁,却早已才名远播。第三名善辉也不简单,家中颇为富庶,自小请名师教授,据说也是博览群书,出口成章,是开州城鼎鼎有名的小才子。
这两人万疏狂之前就曾听说过,但他无意科考,跟这两人也没有什么交集,他斜眼看了下站在身边有点发愣的易九霄,心道:你小子可真是深藏不露啊,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
易九霄也看了看万疏狂,心道:我拿个榜首也是正常不过的啊,我的诗赋都是借用前世的名家巨作,不要说县考,就是州考、国考也会名列前茅。齐国不是很重视读书,哪能跟大宋及前朝相比拟。
两人都没有发声,悄然离开了发榜现场,围观者要是知道身边的那位就是榜首易九霄,还不立马围上来,那时想走可就不容易了。齐国虽然不重视读书,但在读书人眼里,功名还是第一等重要,过了县考才是真正的书生,书生中的魁首更是万里挑一,颇受人羡慕和景仰。
回府之后,万家为易九霄举办了喜宴,万府家主万千豪亲自出席了宴会,庆贺易九霄喜中县考魁元。宴会还邀请了歌舞坊坊主良玥姐妹,以及易九霄的恩人黄略。
歌舞坊和黄家曾对易九霄帮助较多,所以便请他们参加,一起分享这份喜庆。万家是世家家族,的确深谙人才投资之道,所以才能千百年不衰。
过两日,县府派人送来请柬,邀请易九霄去县府做客,此次自然是易九霄独自前去,万疏狂也不方便相陪,不过万府安排了车马和仆役。
县考每三年举办一次,每次县考之后,县令都会邀请前三名书生赴宴,一方面是为了表彰那些有才华的读书人,更多的是建立一种关系。
名列前三的书生都是才子,将来做官的可能性非常大,县令如果跟这些书生建立了人脉关系,埋下一点香火之谊,将来对彼此都很有助益,所以宴请都是有县令亲自主导,考试院的官吏作陪。
易九霄在衙役的带领下拜见了开城县县令,县令姓朱,名远山,乃是县考第二名朱晨的父亲。在座的除了县令,还有开城县考试院院长乐陵,以及同榜的另两位书生朱晨和善辉,易九霄与他们一一见礼。
但见朱县令四十左右,面皮白皙,细眉长目。院长乐陵五十岁上下的样子,三缕长髯,模样儒雅。再看朱晨,与其父眉目相似,表情冷傲无比,易九霄与其见礼都爱理不理,而善辉则是笑容可掬,显露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样子。
朱县令对易九霄大大地表彰和勉励了一番,易九霄再三施礼表示了逊谢,考试院院长乐陵手捻长须,点头连连,很是赞许。乐陵可是亲自看过易九霄的试卷,甚是佩服。
在座的另两位书生见朱县令表扬易九霄,脸色都不好看,朱晨的面色更加冷漠,善辉的眼中闪过一丝奸诈。
文人相轻,自古而然。读书人很多都是眼高过顶、自命清高,除了自己谁也瞧不起,特别是易九霄这种来路不明的人物,更不在他们的眼里。武人则不一样,虽打生打死,却彼此相互重视,在大宋有句俗话叫“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”,这句话在齐国同样适用。
读书取仕是易九霄的无奈之举,他骨子里是个武人,所以对在座的这两位毫无轻视之意,对两人所表达的冷陌和冷淡也就一笑而过,并不是很在意。
人已到齐,县令大人吩咐开宴,大家可以边喝边聊。易九霄平常基本不喝酒,但席上有县令和院长在座,他不得不端起杯,斟上酒,过去敬一下两位大人,否则便是失礼。
觥筹交错间善辉站起身,端起酒杯,来到易九霄的面前,说道:“易兄才华横溢,高居榜首,在下不胜佩服,先饮为敬。”说完咕咚一下,将一杯酒干了。
易九霄当即站起了身,举起酒杯,逊谢道:“多谢善兄,在下这次只是碰巧,论才华哪敢跟两位兄台相比。”说完,举起杯也喝了。
见易九霄喝完酒,善辉并没有走,笑眯眯地一拱手说:“易兄不必谦虚,既然被考试院看中,必有过人之处!我想易兄诗赋定然擅长,今日我们三人现场作诗助兴如何?”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